低代碼不是技術概念, 而是生態技術架構與實現理念
低代碼開發平臺是編寫少量代碼即可實現系統、組件的快速開發和部署定制應用的開發平臺。基于模型驅動、表單驅動以及圖形化拖拽方式編程,便于開發由用戶界面、業務邏輯、工作流和數據服務組成的完整應用程序。
所以,低代碼不是一個行業概念或者技術概念,低代碼不局限于具體的應用場景,而是可以應用在各類系統、應用、組件的開發中。低代碼是生態理念,核心系統搭建、技術研發、具體應用實施中都可以通過結合“低代碼”促進敏捷開發、成本降低、人員投入減少等。
低代碼廠商包括公有云廠商、核心系統開發平臺廠商、應用\組件的開發平臺廠商和業務流程開發平臺。
當前市場語境下的低代碼廠商可以被分成以下四類:
一、提供搭建、測試、運營的環境的公有云廠商,基于軟件平臺開發運營環境輸出低代碼能力及產品,包括:應用魔方(華為云旗下產品)、微搭(騰訊云旗下產品)、宜搭(阿里云旗下產品)、愛速搭(百度云旗下產品)等;
二、用于核心系統的搭建的開發平臺,通常適用于從頂層架構設計出發進行整體系統建設的強技術能力的客戶,包括:iVX、牛刀、華炎魔方、葡萄城等;
三、用于具體系統、應用、組件的開發平臺,通常是在原軟件產品及服務細分方向上增強低代碼能力的廠商(多是增強低代碼能力的原軟件開發細分領域的廠商),包括:Outsystems、ClickPaaS、Mendix、得帆云,和BPM(炎黃盈動、奧哲)、機器學習(第四范式)、BI(帆軟)、協作管理(泛微、致遠互聯)、RPA(云擴、弘璣)、數字化運營平臺(金蝶、用友)等;
四、用于業務流程搭建的開發平臺,包括:紅圈營銷、簡道云、伙伴云、輕流等。
易觀分析建議:銀行應將低代碼能力作為在評估廠商綜合產品技術能力的其中一個維度
銀行不需要為了數字化轉型和科技開發而關注低代碼“行業”,而是從開發的系統系統開發、業務應用等角度關注具體方向對應領域的供應商及合作伙伴廠商,將低代碼能力作為評估廠商綜合能力的一個維度。
從使用者角度看,由于低代碼能力是通過封裝一組代碼體現的,如果封裝的代碼包不適配銀行場景,雖然低代碼節省人力投入、成本投入,但是使用中會大幅增加隱形成本。廠商、產品選型中,是否具有充分的銀行業務理解以及銀行業項目實施經驗,以及能否以落地、可執行的成熟產品將業務需求呈現出來實現,是低代碼廠商能力的重要體現。
從產品角度看,不同廠商的發展歷程和定位決定了其產品對低代碼的理解不同。有的廠商定位將產品做成下一代的通用開發語言。有的廠商基于具體系統開發的成熟能力抽象出低代碼能力,用于滿足更靈活多樣的系統開發需求。有的廠商聚焦具體業務場景,比如營銷、協同辦公。銀行應基于具體項目的需要,在該項目的領域內進行產品選型,并且把低代碼能力作為便捷使用的一個評判維度。
從開發角度看,低代碼產品的實施中包含廠商完全實施、廠商部分實施、廠商不實施三種類型。另外,在開發完成后,如果有客戶需要自行進行簡單的二次應用開發,客戶可以自主完成相關工作,即使是沒有編程技能的人員也可以勝任和調整,所以廠商是否有完備的使用說明材料和培訓課程是產品使用便捷性的重要體現。
更多閱讀推薦:
》》銀行業RPA趨向主動觸發流程,補足營銷場景執行末端的渠道協同能力
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每日推送更多有趣的數據&有料的報告,記得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