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指數模型以“大企共建,小企共享”模式為評價內核,提高產業鏈協同與精細化治理
從行業發展來看,“中國制造2025”著力推動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新材料、電力設備、能源、交通設備、生物醫療以及航天等十大領域作為戰略發展重點。因此,易觀分析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產業方向,選取了12個對產業數字化行業研究有代表性的行業進行量化指標分析。
產業落地程度是行業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成效。其中,企業轉型意愿是企業貫徹落實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程度的重要衡量標準。而為響應“制造強國、數字中國”方針,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龍頭企業的領航示范效應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機械制造業為例,機械制造行業網絡化水平較高,技術體系建設也屬于領先位置,但還需注重細分行業數字園區的建設,以提升供應鏈韌性和生產柔性化水平。機械制造行業產業鏈供應鏈較長,輻射范圍廣,細分行業多,僅憑市場化發展難以完成強鏈補鏈目標任務。因此,未來還需建設平臺生態,以服務行業戰略目標,實現產業基礎高端化。
技術體系建設是行業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基礎能力
技術體系建設主要聚焦于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物聯網的示范應用。目前各行業各企業的智能化水平參差,技術層面差距也較大。 而工互平臺的創新領航應用案例有助于分享和展示龍頭企業在工業互聯網方面的創新以及經驗,旨在引領行業內各企業對標自身不足并吸取經驗,提高技術水平,促進工業企業工業互聯網建設以及數字化轉型。
行業技術應用根據該行業雙跨平臺的覆蓋率以及工業互聯網APP應用程度進行指數分析。“雙跨平臺”具有跨行業、跨領域,覆蓋范圍廣等特點,符合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縱向深入發展的政策導向,并具有連接不同領域行業、中小企業和園區的價值。
以家電行業為代表的消費品行業為例,家電行業產業鏈技術儲備較為完善,已形成完整自主的產業鏈。從技術角度來看,我國家電全產業鏈技術儲備完善,通過自研或收購的方式,基本完成核心技術的攻克,例如中央空調壓縮機技術、離心式壓縮機、冷水機組等。因此,目前國內家電制造已形成完整自主的產業鏈。但是,中小企業缺少關鍵技術支撐,需要依靠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轉型。
由于家電行業是與消費者緊密相連,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滿足用戶的定制化需求可以是未來發展方向,逐步打造大規模柔性生產工廠,通過云技術、5G等加強消費者需求反饋與產品設計研發之間聯通,提高消費者在研發、生產、物流等環節的參與程度,實現敏捷生產。
產業生態支持是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推手
生態共享聚焦于我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行業覆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代表著我國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是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為我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支柱作用。
以化工行業為例,化工行業在產業成熟度體系中處于潛力位置,以生態驅動引領發展。化工行業作為我國支柱產業之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石油和化工大國,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40%,整體體量巨大,有雄厚的產業基礎支撐數字化轉型。
因此,加強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速向高附加值產品延伸,以實現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同時,也應加大化工園區的循環化改造,規范基礎安全設施建設,以推動化工園區加速綠色發展、循環式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
易觀分析趨勢洞察:三鏈協同,數實融合,跨業賦能,生態共建
從行業視角來說,產業數字化轉型一方面需要發展專業性強的數字化系統與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專業化數字化系統開發成本高昂,因此需要考慮到行業內的通用性。從這兩方面出發,行業內應橫向聯合形成開發生態,平衡行業通用性與成本。
因此,易觀分析認為產業數字化的行業發展未來會呈現如下三大趨勢:
1.各行業持續堅持產業生態圈建設,領航企業積極發揮示范作用,促進企業協同轉型升級;
2.解決方案的跨產業場景能力將持續提高,具備通用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將支撐未來產業融合發展;
3.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加速賦能工業機理和數字技術的融合,優化智能決策。
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要求。在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道路上,實現產業信息的數字化,完成對數字信息的多向傳輸,形成“產業+產業”、“產業+市場”、“產業+政府”的泛在鏈接,需要拉齊企業對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認知,秉承“重視差異,開放共贏”的心態,多方協同,融合發展。此外,對各行業產業數字化發展進行量化評估,旨在推進我國各行業產業數字化協同發展,以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加碼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