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指數模型以工賦“1+N+X”模式為評價內核,賦能區域產業規劃落地
2022年中國產業數字化發展成熟度區域指數以中國17個省份為樣本,對其區域產業數字化發展成熟度進行全面、深度、量化的掃描和評估。
易觀分析聯合卡奧斯COSMOPlat通過對基礎發展環境、關鍵發展要素和產業升級成效三方面進行指標擬合、算法模擬和定性研究,測算區域產業數字化發展成熟度指數,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催生新業態模式,并積極響應“二十大”現代化建設要求,高效布局。

產業數字化作為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國家實現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之一。因此,在政策上,從數字經濟的整體規劃到制造業頂層設計,再到中小企業數字化的支持體系,都構成了區域基礎發展環境的底色,也是產業數字化的主要推手。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支撐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動力,同時,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此外,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增速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
以山東省為例,山東作為制造業大省,在全國制造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得到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而且山東經濟基礎的穩步發展也為數字經濟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場景。山東省數字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引領地位, 2021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6%,全省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3%,規模總量位居全國第三。
同時,山東省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其中化工行業著力圍繞化工產業全方面、全產業鏈創新升級,促進產業轉型發展。
關鍵發展要素是區域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核心引擎
數字化新基建不僅對新興產業長期戰略發展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基礎性作用,也對短期內實現中國經濟的穩增長、穩就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示范園區的建設能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有效創造聚集力,并通過共享資源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以及增強產業鏈韌性。

以貴州省為例,貴州重點推進數據中心建設,實現優化資源配置。貴州省以“東數西算”為主要推手,2021年共完成新建5G基站2.7萬個,實現從“縣縣通”到“鄉鄉通”的跨越,助力貴州省推進重點數據中心建設。
在示范園區建設方面中,貴州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并以大數據為核心積極打造高端產業聚集區,為潛力產業和龍頭企業提供配套發展環境,堅持龍頭企業帶領,中小型企業積極響應,促進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同時,貴州省注重特色綠色發展,積極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工作,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過剩產能,加速形成經濟高速發展與環境綠色發展的良性循環。
產業升級成效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結果的有效衡量
從對產業升級成效的影響來看,技術產業活躍度、工互生態和兩化融合度的升級轉型效應至關重要,而工業發展活力中的高新技術制造業生產增加值也是另一重要影響因素。

廣東省在產業升級方面成效明顯,并通過結合本地產業優勢,不斷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截至2021年,為推進兩化融合,廣東省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數量達到2390個,位居全國領先位置。
廣東省憑借其扎實的工業基礎,結合本地產業優勢不斷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達16.68%,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進步、商業模式創新和規模化應用。因此,廣東省工業互聯網普及率達19.5%位居全國前列,有效促進工業互聯網數據流通、有效利用和安全保障,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除此之外,廣東省工業知識沉淀復用率達20.92%,積極加強可復制、可推廣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培育。
易觀分析趨勢洞察:因地制宜、信息共享、優勢互補、人才交流
目前,各區域為落實“十四五”發展戰略,均加大了對于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投入。政府對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引導是先行性的,其核心在于構建“產業+政府”的數字空間,完成產業信息在“產業+政府”數字空間內的映射,實現政府數字化對產業實體建設的賦能。
因此,易觀分析認為,為發揮各區域優勢和高效均衡發展數字化轉型,未來各區域將以四點為關鍵突破口,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共生:
1.各區域將構建特色發展的產業數字化格局,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各區域優勢,將高效均衡的數字化轉型作為發展目標;
2.各區域加強信息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共享,減少區域之間差距,促進區域數字經濟均衡發展;
3.示范園區輻射帶動區域發展,加強優勢互補,加速完善配套產業,向服務產品延伸,提高產業附加值;
4.各區域加強人才交流,著重培育復合型人才,加強產學研跨領域交流,提高區域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