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分析:《數字經濟全景白皮書》濃縮了易觀分析對于數字經濟各行業經驗和數據的積累,并結合數字時代企業的實際業務和未來面臨的挑戰,以及數字技術的創新突破等因素,最終從數字經濟發展大勢以及各領域案例入手,幫助企業明確在數字化浪潮下的行業定位以及業務發展方向。
《數字經濟全景白皮書》持續關注生鮮電商領域。據央視報道,3月以來全國各地預制菜銷量整體增長明顯。清明假期后第一個交易日,預制菜概念股普漲,美股市場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同樣盤前走高。日前安井食品(SH603345)、恒順醋業(SH600305)等A股公司也看準預制菜這一領域,公開表示將擴大或增加布局。
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預制菜的又一次走紅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據央視報道,3月以來全國各地預制菜銷量整體增長明顯。清明假期后第一個交易日,預制菜概念股普漲,美股市場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同樣盤前走高。日前安井食品(SH603345)、恒順醋業(SH600305)等A股公司也看準預制菜這一領域,公開表示將擴大或增加布局。
預制菜的走紅已經早有苗頭。今年春節期間,電商、生鮮平臺的預制菜銷量即走高。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臺的監測,“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期間預制菜銷售額同比增長45.9%。
預制菜賽道仍是藍海嗎?自帶互聯網基因的生鮮電商們為何紛紛布局預制菜?萬億規模之下,預制菜是否還有機會?
萬億預制菜規模引發全新“戰局”
此前已有諸多研究將預制菜貼上了萬億這個市場規模標簽。而這個賽道,也并非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 預制菜一般是指將各種食材配以輔料,加工制作為成品或半成品,經簡易處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風味菜品。從廣義的分類來看,大致能分為即配、即烹、即熱、即食四類。與90年代即開始發展的速凍類產品相比,3R食品成為當前預制菜賽道競爭的焦點,通過預先烹調或腌制,最大程度簡化烹飪難度、保證食物口感。
從需求側,預制菜可以分為面向B端企業商戶和面向C端消費者兩類。B端預制菜起步更早,也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
于餐飲企業而言,通過B端預制菜完成食品的前期預處理,可以在保證菜品質量的穩定的同時降低成本,對其實現標準化生產、規模化擴張無疑提供了助力。C端預制菜則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習慣的改變和疫情的催化,日漸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也成為許多企業入局預制菜的重要布局方向。
易觀分析梳理發現,預制菜市場的主要玩家包括專業預制菜品牌、餐飲企業、商超零售企業等。發力C端,似乎成為許多玩家共同瞄準的“新市場”。
從預制菜品牌的融資情況來看,2022年陸續獲得融資的銀食、珍味小梅園、物滿鮮,均為布局C端的預制菜新品牌。從餐飲企業的布局來看,無論是西貝推出的“賈國龍功夫菜”、海底撈推出的“開飯了”,還是陸正耀再創業的“舌尖英雄”,都在搶食C端市場。更不必提本身即擁有大量C端客戶的商超零售、生鮮電商,盒馬、叮咚買菜等均已推出自營預制菜品牌。
C端大戶生鮮電商“搶食”預制菜
B端預制菜當前的高市場份額、高滲透率使其發展相對成熟,而C端需求仍待進一步培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B端預制菜企業試圖調整思路發力C端,而手握大量消費者的C端大戶生鮮電商也早已開始開始布局。
據易觀千帆數據,活躍度靠前的生鮮電商APP相對比較穩定。2022年2月生鮮電商全網活躍人數TOP10的APP分別為盒馬、多點APP、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美團優選、叮咚買菜、樸樸、永輝生活、大潤發優鮮、食行生鮮。
進一步梳理發現,除了上架預制菜產品,這些頭部生鮮電商平臺早已通過自營或合作的方式布局預制菜市場。
盒馬2017年即推出預制菜品牌“盒馬工坊”,從手工現做餛飩這一品類打入預制菜市場;叮咚買菜繼C端的叮咚霸王餐、叮咚大滿貫等自營品牌之后,今年3月推出B端預制菜品牌“朝氣鮮食”;2021年永輝超市推出“輝媽到家”品牌進軍快手菜,每日優鮮上線自有品牌“每日招牌菜”。
易觀分析認為,生鮮電商想通過預制菜尋找新的突破口。預制菜方便、省事、且性價比高的特性適用于C端消費者,市場需求較大。此外,盈利困難的生鮮電商也一直在擴充自身業務的多元化,其豐富供應鏈管理經驗使得他們也具備發展預制菜市場的能力。
以同時布局B端和C端預制菜的叮咚買菜為例,2021年Q4其營收54.84億,同比增長72%;GMV達60.04億,同比增長59.6%;凈利潤虧損10.96億,與去年同期的12.45億相比虧幅收窄。在新聞稿中,叮咚買菜提到預制菜為其毛利表現最好的部門,Q4預制菜GMV達9億。
生鮮電商手握大量C端流量的渠道、自有生產加工及上游供應商的產能等,均為其發展預制菜打下了基礎。此外,通過其平臺積累的大數據,也能為產品研發和生產提供快速的反饋。
與預制菜市場的其他玩家相比,生鮮電商發展預制菜同樣具有優勢。
易觀分析認為,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由于具有穩定貨源供給地與工廠倉庫,比起餐飲企業提前跑通了從貨源直采、加工倉儲、物流配的供給全流程。并且生鮮電商的消費者一般還是高線城市的年輕人居多,這類人對預制菜的需求與接受度都比較高。
生鮮電商“吃”得下預制菜嗎?
如火如荼的勢頭之下,生鮮電商布局預制菜的故事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美好。
預制菜行業面臨的問題與餐飲業類似,企業呈現小而散的特征,且具有較強的區域性。消費者多元的飲食習慣同樣為品牌打造全國化爆品增加了難度。
據天眼查數據,目前我國有超6.8萬家狀態為存續、在業、遷入、遷出的預制菜相關企業。其中,近58%的企業成立于5年內,超半數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以內。
同時,預制菜也并非一個高準入門檻的行業,容易出現同質化產品。以極具時令特色的預制菜舉例,無論是夏天的龍蝦還是春天的青團,幾乎各家平臺都會上線類似的產品。更不必說日常的餛飩水餃、家常快手菜等產品系列。
雖然相比較B端預制菜,C端預制菜相對毛利較高,依靠自身品牌打造也能擁有較大的加價空間。但易觀分析認為,預制菜同時也存在很多挑戰與問題。比如食品加工技術與安全、食品信息標準、菜品豐富度、冷鏈運輸技術等等,還都需要企業投入資金與人效進行建設與管理,使預制菜更加標準與安全。
對于生鮮電商行業而言,盈利似乎仍是一個難解的問題。生鮮產品本身因為其產品特性及保存和運輸成本等問題利潤有限,近年來生鮮電商也試圖通過多元發展扭虧。
如每日優鮮的智慧菜場即為其根據主流人群的購買習慣開拓的新業務,主要對傳統菜市場進行數字化改造,將業務觸角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叮咚買菜去年7月在上海開出三家“叮咚早上好”,試水線下早餐業務。
如此看來,毛利相對較高的C端預制菜似乎為一個破局方向。但其是否能真的幫生鮮電商實現盈利尚待觀察。從發展前景來看,預制菜算是當下新消費趨勢,但從現在的市場接受面還度來看,覆蓋面依然較窄,未來還需要通過品質和更高的性價比來打開大眾口碑。
聲明須知:易觀分析在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數據和其他信息均來源于公開渠道,易觀分析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任何情況下,本文僅作為參考,不作為任何依據。本文著作權歸發布者所有,未經易觀分析授權,嚴禁轉載、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觀分析發布的任何內容。經授權后的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使用時應原文引用并注明來源,且分析觀點以易觀分析官方發布的內容為準,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刪減、增添、拼接、演繹、歪曲等。因不當使用而引發的爭議,易觀分析不承擔因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并保留向相關責任主體進行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