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響下,互聯網醫療獲得了醫保的支持而開始了真正的擴張,醫藥電商概念股板塊被持續看好。1藥網連續5個季度業績增長超預期,一心堂于20日發布公告后觸及漲停。叮當快藥在深圳打通醫保在線支付,再擴醫藥新零售模式版圖。以上種種跡象表明,醫藥零售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的號角已經吹響,助力改善醫藥流通行業低效不透明的痛點,從而更好的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醫藥健康服務需求。
一、多年積淀,醫藥電商向線下滲透基礎已成熟
1. 醫藥電商與實體藥店加深合作、協同發展獲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 》提出要積極發揮“互聯網+藥品流通”,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為醫藥零售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開了局面。
2020年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的《零售藥店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互聯網藥店、有藥品網絡銷售業務或通過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開展藥品網絡銷售的零售藥店,依托其實體藥店申請定點”,將醫藥電商與實體藥店的深度捆綁。
2020年3月3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參保人員憑定點醫療機構在線開具的處方,可以在本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配藥”,并鼓勵 “創新配送方式,減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風險?!?
從2017年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到今年3月3日,將互聯網醫療及“長處方”納入醫保范疇,并鼓勵“參保人員憑定點醫療機構在線開具的處方,在本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配藥”,政策推動醫藥電商與實體藥店的深度捆綁。
隨著國家支持“互聯網+醫藥健康”的行業發展決心和力度持續加大,以及互聯網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價值凸顯,醫藥電商與實體藥店的合作逐步深入。
2. 醫藥零售線上線下業態融合,多方布局
醫藥電商在政策開放前,已從流程、供應鏈資源、技術等方面,完成向線下滲透的業務布局。首先,醫藥電商+互聯網醫院的組合已成為行業標配。醫藥電商通過收購、自建、合作等方式,與醫療資源(線下醫院及互聯網醫院)緊密合作。在電子處方的加持下,解決了處方來源、以及醫保對接的問題,從而實現醫療服務和藥品流通協同,以及醫藥零售全品類的覆蓋。
其次,通過B2B、B2C、O2O多種業態混合經營,豐富完善自身供應端資源,搭建完整業務閉環。根據1藥網2019年的財報顯示,目前自身B2B業務已服務23.5萬家藥點,占全國零售藥點店總數的50%。叮當快藥和妙手醫生作為后起之秀,在建立網上藥店的同時,建立線下自營藥房連鎖門店,實現線上線下協同以及TO B 和TO C業務協同。
第三,受到春節+疫情的雙重影響,醫藥O2O因其便捷且安全的特性,受到大眾熱捧。實體藥店受到人員流動性降低的影響,客流量受到沖擊,而醫藥電商因物流緊張而導致貨物配送延遲,影響用戶體驗。疫情推動實體藥店與線上融合發展。醫藥電商與實體藥店加深合作、協同發展將成為主流。
3. 疫情過后,更多用戶把藥品加入自己的線上購物清單
醫藥電商市場用戶不斷增加。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20年2月,醫藥電商領域活躍人數保持持續上漲趨勢,達到562.9萬,環比增長23%,相較去年同期的184.3萬,同比上漲205%。
Analysys易觀認為,目前,醫保政策指導將在線問診和續方藥品納入覆蓋范圍,患者在支付層面的顧慮逐漸打消。相較于線下診療,個人付費比例和時間成本的大幅降低成為患者轉移至線上就醫、購藥的最大推動助力。用戶同比增長205%足以證明線上購藥已被用戶接受,而在線購藥在醫療人群中的滲透率將在疫情之后得到快速提升。
二、醫藥流通產業“智能+”升級啟動,醫藥電商從人-貨-服務三方面向線下滲透
中國藥店平均單店的年營收在150萬-250萬左右,凈利在5%左右,也即7.5萬-12.5萬。由于店面租金、人員開支等硬性成本難以降低,以發展社區店為主的藥店由于無法提高營收,受到成本的壓力明顯,擴大收入來源和坪效、降低采購成本及庫存率則醫藥電商向實體藥店滲透的主要切入點。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醫藥電商將通過人-貨-服務三方面向線下滲透。
1. 人:線上線下會員系統發動,幫助實體藥店構建“私域流量池”
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線上零售與線下零售的隔閡正在被打破,融合成了行業發展主流。新零售發展早期,線上及線下企業處于“競合”關系。線下通過線上獲取流量,線下成為線上的前置倉。但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這種關系難以長久。主要原因在于用戶。對線下零售企業來說,不管接了多少線上訂單,都始終沒有自己的顧客資源,沒有真正接觸到顧客,更不用說與顧客產生互動與黏性。
由此可見,由于實體藥店以社區型店鋪為主,用戶黏性最為看重。所以,醫藥電商向與實體藥店合作時,需要幫助實體藥店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通過自身的線上優勢,幫助實體藥店精準導流其所在區域內的流量;通過會員體系線上線下的打通,幫助其了解自身用戶特點及偏好;同時,有能力的廠商也可提供工具,幫助實體藥店進行用戶分析,并提供精準營銷建議。
2. 貨:以數據為抓手,幫助實體藥店優化供應鏈,提效降本
采購成本的直接降低,以及運營周轉加速是解放藥店現金流的最佳途徑。實體藥店通過與醫藥流通領域廠商建立庫存及出貨系統對接,可以在不增加藥店庫存負擔的情況下,共享庫存;還可通過收集采購和庫存數據,為藥房提出定制化地建議,協助藥房發現行業趨勢并預測需求,大幅度降低藥店的采購成本。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SaaS系統成本低,快捷易用,將成為主要抓手,其在實體藥店中的推廣普及度將快速提升。占據大部分市場主體的中小型單體藥店將成為醫藥B2B/B2C廠商的主要目標。
3. 服務:云端擴充線下服務,降低人工支出,擴大坪效
醫院因為藥占比限制、醫藥分開等醫改政策影響,向院外零售市場釋放改善型用藥、新特藥等價格較高且自付比例較高的處方藥品紅利,藥品銷售迎來結構化調整。但同時也增加了對于實體藥店的運營要求。
政策對藥店接入醫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職業藥師的加入,藥店的凈利將會受到一定影響。醫藥電商雖然可通過互聯網技術,優化藥師資源及利用率,有效解決線下藥師不足的行業痛點,但藥師的資格審查也需要平臺嚴格把關。
伴隨處方外流政策逐步落地,醫藥電商經過十幾年的浮沉摸索,已構建了“醫+藥”的閉環,可直接為實體藥店進行賦能,將藥店升級為藥診店。不但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往返醫院的次數,同時還可讓患者獲得復診、慢性病管理等服務。通過線上新流量的輸入助推藥店藥品銷售等業務發展。
三、生態化布局成為趨勢,醫藥零售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速度,已成為資本方的角力角逐
1. 互聯網巨頭帶“資”進場,醫藥電商市場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在天貓醫藥館交易規模近600億的巨大利好下,擁有海量用戶和資本實力的互聯網巨頭躍躍欲試,加入戰局。2018年10月拼多多上線醫藥健康板塊,京東在2019年第一季度宣布成立子公司京東健康。作為同樣是擁有流量、供應鏈資源的互聯網頭部廠商,可以預見的是,醫藥電商市場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由于大型電子商務平臺的加入,藥品在流通過程中流通層次相對簡化,流通網絡得以優化,同時提高了供求信息對稱度和透明度。未來,將打破藥品流通中的區域化壁壘,加快藥品流通效率,明確各環節費用及時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區域間的藥品價格差異,從而整體推動藥品價格降低。其中,OTC藥品以及保健品將首當其沖,逐步形成全國統一零售價,競爭加劇。
2. 醫藥電商加速向線下滲透,自建線下連鎖、或與線下連鎖藥店深度合作的廠商將在未來競爭中取得先發優勢
由于醫藥電商需要依托于實體藥店,才能夠完成醫保對接,何時能夠完成線上醫保直賠猶未可知。但是,作為以互聯網起家的廠商來說,自建實體藥店模式過重,與自身基因相悖。所以,對于大部分醫藥電商來說,為實體藥房賦能將成為主旋律。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醫藥電商將以“供應鏈+云端診療”服務為切入口,與實體藥店展開深度合作。通過幫助實體藥店提升效能、降低成本、擴充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擴大合作藥店的數量,服務更多用戶,占據更高的市場份額。中小型單體藥房將成為廠商爭奪的重點。
然而,由于處方外流紅利已經向院外釋放,定點醫保藥房模式也早已存在,因為,醫藥電商在與實體藥店深度合作的基礎上,已自建線下連鎖藥房的醫藥電商無疑將優先獲得醫保加持,承接處方外流所帶來的紅利。而院邊店作為承接處方外流的第一入口,重要性不言而喻,將成為醫藥電商自建實體藥房的首選位置。
由于自建模式較重,對于資本的需求也同時加大。根據Analysys易觀不完全統計,計劃自建實體藥房的廠商,投融資金額均在億元以上,其中妙手醫生和叮當快藥融資規模近10億??梢?,醫藥電商向線下的滲透速度已成為資本方的角力。
3. 大型連鎖藥店布局線上,短時間內恐難造成威脅,但3-5年后與醫藥電商之間必將是一場惡戰
自2019年起,大型連鎖藥店動作不斷,加快在線上的整體布局。益豐藥房宣布通過設立合資公司,為用戶提供為用戶提供互聯網醫院、處方流轉平臺、家庭私人醫生等服務。近日,一心堂也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合資設立云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具體名稱以主管機關核定為準),在藥品零售連鎖業務基礎上,積極拓展面對醫療機構的處方藥品以及智慧診療業務等。
但是,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由于大型連鎖藥店多為上市企業,創新業務落地較慢,加之其對于線上平臺的技術、服務、運營等方面經驗不足,短時間內恐難對醫藥電商造成威脅。短期重點或將放在其門店的數字化改造上?;ヂ摼W大廠或將以投資入股的方式參與大型連鎖藥店的數字化改造,從而加速大型連鎖藥店向線上滲透。
大型連鎖藥店在藥品質量保障、執業藥師配置、以及藥品可及性上具備較大優勢,單店取得“醫保定點藥房”資質也相對容易。若線上平臺配置完成,將更容易實現醫保線上直賠。大型醫藥連鎖也將成為電子處方外流平臺、互聯網醫院等機構合作的重點。
相對于美國高達33.3%的藥品網購滲透率, 我國藥品網購滲透率為7.4%,我國醫藥電商市場增長空間巨大,處方藥線上銷售占比將逐步提高,成為巨大藍海。未來的3-5年內,醫藥線上零售市場將以市或省為單位展開市場競爭,醫藥電商將迎來一場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