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型肺炎,互聯網醫療迎來新機遇
2019年12月份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春節前疫情迅速升溫,公眾對于疫情的恐慌開始逐漸發酵。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2月3日,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0438例,疑似病例23214例。
疫情在春節期間進入高發期,大眾對于自身以及家庭成員的健康尤為關注。為避免交叉感染以及響應國家“宅在家”的號召,在線問診這一便捷且安全方式,成為了用戶的首選。互聯網醫療企業切中當下需求,充分發揮了在線問診快速響應、遠程隔離、診前導流的獨特優勢,緊急上線免費義診及健康宣導等服務,重點解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的呼吸內科、感染科等相關科室的用戶疑惑,同時重點照顧感染人數集中的湖北省用戶。
受疫情影響,互聯網醫療行業也呈現出三方面變化:
1. 線上問診&購藥習慣進一步鞏固,義診成為獲得新用戶的機遇
根據易觀千帆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達到了671.2萬人,最大漲幅接近160萬人,漲幅31.28%。
由于口罩、酒精、消費泡騰片、預防藥品(蓮花清瘟、雙黃連)等產品的稀缺,醫藥電商也成了用戶“搶貨”的重要途徑。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春節期間(1.24-1.30),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峰值達到148.21萬。頭部企業最高用戶平均增長率為8.27%。
由于疫情的持續發酵,娛樂活動的減少以及媒體持續不斷的宣傳,互聯網醫療APP保持了較高的用戶粘性。目前,確診病例及疑似病例仍居高不下,但增幅放緩。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用戶啟動次數存在同頻震動。可以看到,由于初三(1月27日)的高爆發數量,初四(1月28日)用戶啟動次數激增。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在線問診是目前服務成熟、應用廣泛的互聯網醫療模式,此次疫情下,更多用戶自愿或半自愿的開始了解和接觸互聯網醫療。在整體用戶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此次義診活動不僅大幅提高了互聯網醫療用戶的整體規模和滲透率,同時成功“出圈”,觸達到健康人群,為互聯網醫療領域收獲了新的流量。
2、醫院數字化、智能化需求大大升高,遠程就醫和健康指導將成為未來醫院標配
除了互聯網醫療企業,有公立醫院建立的互聯網醫院,借助公立醫院的官方背書,上線新冠肺炎在線咨詢、問診等服務,有些地方還建立了互聯網醫院24小時值班制度。根據Analysys易觀的不完全統計,超過200家公立醫院開展新冠肺炎免費互聯網診療/線上咨詢服務情況。廣東及山東得益于前期醫院互聯網化、數字化完成度較高,在本次義診中參與醫院數量最多。北京則以市為單位,建立互聯網遠程診療平臺,為市民提供在線咨詢、以及權威指導。
面對新冠肺炎在全國范圍內的蔓延,優勢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進一步集中體現。公立醫院通過遠程醫療,彌補實體醫療機構不足,部分醫療AI企業則通過云端SaaS與更多醫院達成初步合作,提供智能影像篩查以及輔助診療服務。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醫院對于醫院數字化、智能化的認知度以及接受度提高,并在此過程中,獲得了寶貴的實操經驗,由此而推動用戶進一步適應和熟悉線上初診的診療方式。遠程就醫和健康指導將成為未來醫院標配。
3、醫療服務板塊成為頭部企業標配,用戶需求進一步激活
根據Analysys易觀的不完全統計,自1月21日起,共有超過30家企業針對此次疫情開展義診以及健康和防護科普,跨地域調動醫生超10萬名,提供咨詢人次超400萬。
此次主要有三大類企業參與提供義診服務,其中包括:
對于互聯網醫療企業來說,在此次疫情中的動作向政府以及社會證明了互聯網醫療對于實體醫療體系的補充意義。頭部互聯網醫療企業通過考驗,在患者覆蓋能力、醫生資源儲備和組織調配能力,以及后臺服務的運營能力等方面突出。與線下醫療機構相同的是,醫生資源的數量和儲備決定了平臺的接診能力,而如何轉化、培養并使這波新流量成為自身的可付費用戶,將成為各家深耕的重點。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構建基于信任的線上醫患關系是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根本。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幾乎步伐一致的采用小程序或H5跳轉的形式,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推廣,利用“老帶新”的方式,迅速收獲用戶。疫情過后,或可成為各家獲客的新增長路徑。
另外,丁香園在此次中,率先對確診人數進行收集及統計,在滿足大眾對于公開透明的疫情信息需求的同時,大大增加了外界對于其品牌的認知,也為行業品牌公關提供了值得參考的案例。
而互聯網巨頭企業則將醫療服務產品嵌入到場景中,利用旗下入口級應用(如支付寶、微信等),通過提供義診為用戶接觸和了解服務,使用戶留在其主業務體系中,從而鞏固用戶粘性,挖掘用戶更多變現價值。
母嬰健康企業,則借助此次契機,通過義診向自身用戶及潛在用戶進行機會教育,完成自身業務向醫療領域延伸,提高用戶粘性的同時,增加變現渠道。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提高用戶體驗已提升至企業發展的決勝地位,而醫療健康服務成為主要抓手。醫療健康產品將成為各行業頭部企業的標配。將醫療服務產品嵌入到企業場景中,以服務創造互動,從而增強用戶粘性,將成為企業跨界大健康生態的基礎。
互聯網醫療行業呈現整體利好,未來主要機遇為以下三個方面:
1、針對年輕用戶的服務將成為醫療企業服務面臨的新考驗,表現優異的企業會成為疫情爆發期間的贏家。年輕用戶成為此次互聯網醫療新增流量的主流群體。流媒體、圖文科普、游戲互動,或將成為各家內容推廣的主要形式。
2、與醫院協同合作能力成為醫療企業服務的重要機遇,新的或者更深層次的協同和共生模式將被創造出來,抓得住這個機遇的企業將有機會成為巨頭。根據《2019中國互聯網醫院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超8成醫院計劃在2年內完成互聯網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建設成本以及周期將逐步降低,伴隨覆蓋率的整體提升,將有效提高與院外醫療機構、醫生、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整體互聯互通,創造更多的院外服務模式。
3、智能醫療器械走進更多家庭,疫情期間通過智能醫療器械聯通的數據與線上醫生服務的模式進一步試水并得到驗證,大量的醫療健康數據將被采集和應用。伴隨5G建設的發展和普及,智能家用醫療器械將成為以家庭為場景的新流量入口,頭部制造廠商將成為重點合作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