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9年第4季度》數據顯示,2019年第4季度,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規模為1214.9億元,環比上漲21.1%。
第4季度,市場的整體格局依然維持了近期的態勢:天貓國際排名第一,份額為35.0%;考拉海購排名第二,份額為26.7%;由海囤全球更名而來的京東國際,排名第三,份額為13.0%。
4季度對于跨境電商行業來說,是一年之中最熱鬧、最繁忙的一個季度,在這段時間里,會相繼迎來“雙11”、“黑五”等行業性的大型促銷節。在今年的年末促銷季中,各大主要的平臺也都調集了各種資源,在確保用戶有良好消費體驗的同時,還能呈現出較為亮眼的業績答卷。而從大促后各媒體公布的消息來看,各大平臺確實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天貓國際更為注重商品的廣度、深度和銷售方式的創新,在雙11大促中,吸引了78個國家或地區的22000個以上的海外品牌、以及620000款以上的進口商品參與其中;在黑五促銷期間,則開啟了一種創新的直播,在杭州綜保區下沙園區保稅倉中開設了直播間。考拉海購則更為注重對年輕一代用戶的培養,在雙11大促中,其95后用戶同比增長了46%;在黑五購物節期間,其平臺上95后用戶的占比達到了34%。海囤全球及其更名后的京東國際,更為偏重的是“新”——對新興品類和新興品牌的扶持,在11日當天的頭一個小時,進口寵物類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了近300%;在黑五狂歡季中,有3000個新進品牌加入到促銷之中。
雖然“雙11”、“黑五”兩大購物節是跨境電商行業最為引人矚目的運營節點,但更值得行業關注的卻是一項政策的微調:12月底,財政部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擴大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的公告》。這次微調增加了92個稅目商品,是繼2018年11月后對正面清單的再次擴容。正面清單的不斷擴容,表明國家對跨境電商的發展,整體上還是持較為正面的態度。雖然在大的政策方向上沒有更多的扶持,但在具體的商品品類層面卻將可操作的范圍不斷的擴大。這無論對于行業廠商,還是對于用戶來講,都是有利的。具體來講,不同品類的商品及其經營廠商所受到的作用分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海產品。受到近些年來消費升級、高消費向下沉市場不斷滲透的影響,對于海產品的消費也逐漸從沿海滲透至內地,從大城市滲透至中小城市,因此國內對于海產品的需求是在持續快速的增加之中。而中國的海產品資源在品種上和產出時間上的分布相對不太均勻,使得需求缺口始終存在。當前解決這類海產品的需求缺口問題主要還是通過一般貿易進口的模式,但一般貿易的交易流程過長、所花時間過多,對于較為講求時效性的海產品來說,是影響其品質的重要因素。同時,待售時間過長,還會增加海產品的損耗,從而增加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而跨境電商模式則是解決這一痛點較好的方式,它能較為明顯的縮短從海產品產地到用戶餐桌的時間,對提高商品品質、減少損耗、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會起到明顯的正面作用。這次正面清單的擴容,將原有清單內海產品的商品稅目數量增加了50%以上,且增加的稅目絕大部分是國內消費者較為青睞的蝦類和貝類,這既對解決需求缺口有直接的利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相關廠商在跨境生鮮冷鏈物流建設上的投入。
2、酒類商品。中國消費者對酒類商品的消費,基于傳統習慣的影響,主要還是以白酒為主。但一方面大眾在生活理念、消費理念上有了循序漸進的變化,對于有別于傳統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品類接受度在增強;另一方面大眾消費能力的增強,也為更多樣化的非剛需品消費創造了條件。因此,更多類型的酒類商品正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本次正面清單的擴容,也考慮到了上述因素,因此現清單中酒類商品稅目數量提高到了原清單的2倍以上,且在原清單稅目基本皆為啤酒類、葡萄酒類的基礎上,增加了威士忌酒類、杜松子酒類、伏特加酒類、朗姆酒類等更多的稅目。在葡萄酒消費已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市場在穩步擴大的同時,更多酒類品種進口及消費的快捷通道已經打開,現有的酒類進口經營商,如何利用政策的進一步放寬,積極穩妥的擴大經營規模、拓展更廣的用戶群,是其需要及早考慮的問題。
3、家居日用類、家電類商品。與前兩類商品不同,此類商品在中國國內的產能富足、品種齊全、樣式眾多,從整體需求量上可以達到供需平衡,甚至有些商品還會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消費者在這些類別上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更集中的體現出了消費升級的影響,比如更具個性化的設計、更高端的品牌價值、更前衛的文化內涵、更獨特的功能等等。因此,雖然當前的正面清單中所新增的稅目商品有半數以上都是來自于家居日用類和家電類,似乎給了廠商更大范圍的經營空間,但其實這是對廠商更大的考驗。因為在用戶的基本需求已經被滿足的情況下,如何挖掘用戶深層次的消費動因,進而在選品上做到在品牌、功能、外觀、價格、理念等方面與用戶需求的精準對接,才是廠商面對的主要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