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月15日晚上,微信官方宣布從2016年3月1日起,將停止對微信支付轉賬收費,但對微信支付提現將按金額收取0.1%的手續費,每筆最少0.1元人民幣,每個用戶享有1000元人民幣的免費提現額度。同時,微信稱收費并不是為了追求營收,而是用于支付銀行收取的手續費。
易觀分析:
微信發布公告后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各方各執一詞,爭論不斷。Analysys易觀智庫分析認為,微信支付此舉主要是為了促進微信生態圈內資金循環起來,促進微信窗口服務內應用使用,實現微信生態圈內的良性循環,而不是隨意變現到微信生態圈外。此外提現收費獲得的收益可以抵消部分微信支付轉賬運營成本,同時規避一些不規范的B類商戶。
微信支付在近兩年發展非常迅速,交易規模快速走高,但微信支付交易規模的主要部分來源于社交支付。社交支付對于微信支付來說僅僅是微信支付備付金中的C端賬戶之間的數字變化,消費支付才是連接C端用戶和B端商戶的支付交易工具。因此微信在支付交易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不斷思考如何對支付功能進行收費,并于近期推出最新的收費方案:
Analysys易觀智庫分析認為,微信此舉將帶來如下影響:
1、引導C用戶消費微信零錢,促進生態圈內資金循環
對微信用戶來說,對累計1000元人民幣以上的提現收取0.1%的手續費,每筆最少0.1元人民幣,這筆手續費對于微信的普通用戶來說相對較高,多數會選擇放棄提現并設法通過微信接入的生活、商業、金融服務等途徑消費掉,帶來的直接效果是用戶增加了消費支付行為,同時促進了微信生態圈內的資金循環。
與支付寶的支付工具屬性相比,微信支付欠缺淘寶、天貓這樣的高頻的電商消費支付場景,因此微信希望增強支付屬性,而支付寶則希望增強社交屬性。雙方思路恰好相反,但最終目的都是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即“人—場景—金融服務”。此外獲得更多的消費支付數據對于微信生態圈中的其他業務如征信、小貸等將有很大的好處。
2、抵消部分轉賬成本
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收益主要來自三部分,分別是交易手續費、備付金利息以及基于賬戶開展的增值服務帶來的收益。微信支付雖然有相當的活躍用戶,但是用戶的轉賬、面對面收款、AA收款、微信紅包這類社交支付不僅不能帶來盈利,反而給微信支付帶來相當高的成本。此外,微信支付盡管在線下場景拓展很快,但是商戶交易的增長速度遠不及C端交易的增長速度,以致于微信支付交易規模增長越快,微信支付需要承擔的運營成本越高。
對提現收費可以使得提現獲得的收益用來抵消微信支付的轉賬成本,但不是微信支付此舉的主要目的。此前微信曾規定對每月超20000元人民幣以上的微信轉賬收費,但對于多數用戶而言,社交支付主要是高頻小額的支付,因此轉賬手續費獲得的收益對轉賬運營的成本抵消是有限的,因此微信支付不再對轉賬、面對面收款收取手續費。
3、C類用戶體驗受到影響,不規范的B類商戶或將淘汰
對微信支付用戶而言, C類用戶可能會受到提現收費的影響減少轉賬。例如此前轉賬收費的額度是20000元人民幣,由于提現不收費,用戶可以在額度內免費轉賬,而新規定提現收費會間接導致一些用戶不再使用微信支付進行轉賬。
從功能上來講,C類用戶本身對提現功能使用頻次不高,此外強社交功能使得微信用戶使用頻次非常高,用戶也會趨利避害選擇消費而不是不提現,因此微信支付提現收費對C類用戶在實際使用上影響不大,但是由于其他支付工具提現免費,C類用戶在心理上會對這一收費業務產生反感。
目前對于微信支付而言,對提現功能有較強需求的是微商、雜貨店早點等攤主,甚至一些不法的賭博群體。因此,微信支付對提現收費事實上是向不規范的B類商戶收取手續費,但這類商戶并不是微信支付未來希望通過收取手續費獲得收益的目標商戶,因此提現功能收費可以淘汰一些不規范的商戶。
Analysys易觀智庫分析認為,微信支付經過近年的快速增長在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上獲得一定的市場地位,此次提出對提現收費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促進微信生態良性循環的最佳方法。古語曰“堵水不如疏水”,收費只能使用戶被動選擇將資金留置微信零錢中,微信支付應該重點考慮的是如何建立下游消費渠道,讓用戶的資金有更好的消費流向或者實現更有價值的用途,以吸引用戶主動將更多的資金轉移至微信支付零錢中進行不斷消費或者投資。因此,Analysys易觀智庫分析認為,微信支付未來的重點和難點仍是如何引導用戶使用微信內嵌入的消費場景以及推出更多的金融增值業務。
欲了解第三方支付更多內容,請關注易觀智庫官方微信或致電客服4006-5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