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背景:
2015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將“互聯網+”的概念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在帶動整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產值數萬億,在“互聯網+一切”的大背景下,對互聯網或傳統企業巨頭而言“互聯網+農業”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近兩年國家頻繁出臺“互聯網+農業”的利好政策,對農村電商或農業互聯網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農民網民達到1.8億人,2014年全年農村網購規模超過1850億元人民幣。預估2015年全國農村電商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700億元。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京東、蘇寧以及傳統企業人和商業(農豐網)、聯想等紛紛搶食農村市場。“巨頭下鄉”,一場聲勢浩大的市場爭奪戰正在展開。
2015年國務院頒發的“互聯網+農業”利好政策
易觀智庫分析:
目前中國農產品市場流通渠道鏈條較長,中國小農經濟下的批發市場承擔接近85%農產品流通,多級分銷推高終端價格,利潤被一層層剝離。中國的農產品超市具備較為完善的上下游承接體系,鏈條較短,但目前中國的農超占比僅占15%的比重,相比農業而較為發達的美國農產品超市的占比達到80%之巨。Analysys易觀智庫分析認為中國的農產品流通環節的集約化將是一種必然趨勢,通過資源整合以及利用互聯網工具,減少中間環節,讓利農戶,惠及消費者;同時依托互聯網鏈接產地與消費者,并進行信息采集,構建信息化系統,輔助農業互聯網化的快速發展。
Analysys易觀智庫研究發現,目前中國農業互聯網化還處于起步階段,近兩年的中國農業互聯網市場主要呈現以下幾大現象。
1、各涉農電商平臺及跨界整合者加大對農業板塊投入,引來涉農產品流通領域的變革
中國傳統農產品流通渠道鏈條過長,不僅僅使得產品層層加價消費成本過高,農產品尤其生鮮品類本身易腐,外加中間的多道轉手也是種產品高損耗的一大“癥結”。在國家推進“互聯網+農業”的宏觀政策引導下,阿里巴巴、京東、蘇寧、人和商業等巨頭加大了對農村市場和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產業布局,在充分相應國家號召的同時,對整個傳統農產品流通市場進行革新,提升農產品的運轉效率,依托電子商務的信息化、公開化、便捷化等特性改變傳統流通領域散、亂的現狀,通過高效流轉縮短鏈條惠及農戶和消費者。
2、農產品流通領域面對互聯網行業的沖擊,急需結構的升級轉型
生鮮電商僅是涉農電商類的一個垂直細分,2015年可謂生鮮電商市場的爆發年,倍受資本市場青睞,在電子商務B2C端有以中糧我買、天天果園、沱沱公社等為代表的生鮮零售類電商平臺;在B2B端有鏈農網、美菜、小農女這樣的剛剛起步的平臺;還有打通全產業鏈從P到B到C的人和商業打造的農豐網。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130億元,預估2017年將接近1500億元人民幣。Analysys易觀智庫分析認為,目前在生鮮電商領域較為活躍的是圍繞C端消費者構建的生鮮電商平臺;在整個農產品流通環節有數量龐大的中間商戶,他們對于電子商務平臺的需求同樣迫切,未來以農豐網(農產品)、云農場(農資)為首的垂直類電商平臺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農產品B2B電商平臺通過集結上下游資源,服務于廣大中小商戶,其資源聚焦、服務多樣化、信息透明等特性將對整個農產品流通領域帶來一場變革。
- ?
3、線上線下“渠道為王”,依然是O2O變革時代的真理
中國農產品市場的小農經濟的特色延續了上百年,基于農產品的產品屬性,對線下渠道有較強的依存度,在物流、存儲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雖然以生鮮電商為主電商平臺大肆崛起,依然無法完全擺脫對渠道及網點布局的關聯。阿里巴巴、京東、人和商業農豐網等對農業電商的布局其核心是在先入為主的前提下,依托資金優勢和資源優勢在渠道端及品牌推廣端實現強占有。阿里巴巴的“千村萬縣”、京東的“京東幫服店”、人和商業農豐網的“七大國家級自有大型批發市場”等均是有力例證。
-
阿里巴巴:千村萬縣計劃
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在農產品電商領域自然不會少其身影。2014年阿里正式推出“千縣萬村”計劃,并承諾在3-5年內斥資100億,在全國23個省份1000多個縣、10萬個村建立村級服務站,并且在一年時間內,淘寶覆蓋了8000個村點的幾十萬個村民,農村淘寶以每天200個村點的速度進行覆蓋。同時今年阿里巴巴還推出了村淘APP,阿里內部發動全體員工,在家鄉尋找“村淘合伙人”,數萬名員工全員發力,撬動農村市場。阿里巴巴還計劃在2016年1月啟動淘寶年貨節,實現農產品進城、工業品進村。在生鮮電商領域阿里2013年正式上線喵生鮮,同年阿里千萬美金投資老牌生鮮電商易果生鮮。下步阿里巴巴工作重心將集中在一下幾點,其一,在縣村建立運營體系,強化物流體系構建;其二,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其三,構建多元化服務平臺,涉足代購服務、農村金融、農資電商O2O等。
阿里巴巴優勢分析:
-
強大的流量優勢,阿里巴巴C2C、B2C、B2B平臺都在行業居于領先地位;
-
作為大型上市集團同時具備強大的資金和品牌優勢;
-
村級淘寶、菜鳥網絡使其具備相對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
-
阿里十幾年來培養了大批電商人才,尤其在線上具有強大的運營及技術團隊。
-
京東:京東幫服務店+縣級服務中心
京東在農村電商領域也進行了廣泛布局。2015年初,京東在全國開始建立自營的“縣級服務中心”,同時又以加盟形式開設“京東幫服務店”,以自營結合加盟的形式實現渠道下沉。目前已在全國600多個縣設立了縣級服務中心,招募了10萬個以上的合作點和推廣員。2015年8月9日,依托“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京東上線“農資頻道”,提供種子、農藥、化肥、農具等產品的電商服務。針對農村市場,京東已建成較為完整的,包含零售商品、農資、物流、服務于一體的農村電商生態鏈。京東還以資本投資形式投資了生鮮電商天天果園,及生鮮連鎖企業永輝超市。“商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兩個鏈條,通過投資生鮮和農產品零售企業,京東實現了兩條鏈條的聯動,依托于京東先進的倉儲物流能力,京東可更為高效的實現產地直采,產地直供,農產品入超等服務,實現“農產品進城”的互聯網化。
京東優勢分析:
1、京東倉儲及物流資源,京東自建倉儲物流、自提點,京東到家的O2O布局及金融服務;
2、京東的流量優勢,京東借力主站全品類流量優勢,便于向農產品電商引流;
3、京東自營,品質保證,在很大程度上杜絕假冒偽劣。
-
人和商業:線下資源+線上平臺+移動app 傳統轉型農業電商
人和商業旗下的農業電商版塊投資建設了中國最大農產品貿易綜合服務平臺——農豐網。人和商業將持續投資300億人民幣,業務陸續覆蓋線下5000家農產品批發市場,目標實現年交易額達2萬億,年交易量將達到2.9億噸。人和商業的農豐網線下資源輻射能力較強,7個自有大型批發市場其輻射區域達28個省份的1945個縣的30萬賣家店鋪,涵蓋生鮮、糧油等農產品達1.1萬種。因此人和商業轉型B2B農業電商戰略更加落地。農豐網及App為商戶提供在線交易、全鏈條倉儲、第四方物流、供應鏈金融及大數據分析服務,讓交易更便捷,生意做更大,成為農產品貿易從業者忠實可靠的業務伙伴和盈利引擎;并致力于打造農業產品的生產、檢驗、倉儲、運輸、金融、交易等,一整套行業解決方案,為數量龐大的農業從業者及廣大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
人和商業農豐網特征和優勢分析:
1、自有批發市場中有產地市場、銷地市場,其中商戶資源豐富,最易直接轉化成為線上平臺交易者;
2、自有批發市場內的商戶形態多樣,P端、B端(農產品批發商)、B端(農產品零售商)、物流企業、三代服務,加之農豐網貿易代理服務平臺提供金融服務,形成完整的網狀供應鏈結構;
3、 人和商業作為大型上市控股集團轉型做B2B農業電商,為農豐網提供了大量成熟的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操盤人才、全鏈條倉儲以及其他電商平臺短時間難以獲取的行業經驗,對全國大型批發市場的掌控使其在線下具備渠道布局和運營優勢;
4、線下依托人和商業豐富扎實的線下實體資源,線上“農豐網+農豐網App”使得線下線上的供應信息、需求信息、現貨信息全渠道實時共享聯動,打破信息滯后和不對稱,可迅速實現規模化經營。
欲了解電子商務B2B市場更多內容,請關注易觀智庫官方微信或致電客服4006-5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