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分析: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中國互聯網體育市場目前處于市場啟動期。
探索期(1998-2013)
由于2000年廣電總局頒布的《關于加強體育比賽電視報道和轉播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重大體育賽事,包括奧運會亞運會世界杯(及其預選賽)的電視轉播權,在中國境內,統一由中央電視臺負責談判與購買,其它電視臺、廣播電臺不得直接購買,因此這個階段央視在轉播權方面一家獨大。2008年北京奧運會促進中國體育環境和群眾意識提高,市場迎來發展機遇。早期的互聯網體育產品以新浪體育、騰訊體育、搜狐體育等體育信息門戶網站為主,改變了人們只能從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獲取體育資訊的方式。后來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網絡視頻的推廣,使用戶購買體育用品、比賽門票的渠道從線下往線上滲透,觀賽渠道從電視直播擴大到在線轉播。2012年之后,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滲透率都在快速增加,一些移動體育服務也隨之興起。
啟動期(2014-2017)
早期政策造成的央視長期壟斷地位使得國內體育轉播版權價值被低估。2014年9月,國家政策提出未來體育產業將引入市場化手段、簡政放權,擴大體育產業市場規模,央視獨享轉播權的時代終結。隨著賽亊審批權和轉播權放開,國內版權運營空間擴大。網絡媒體、地方電視臺以及民營資本參與競爭,版權價格也從行政定價回歸市場定價。2015年10月,體奧動力以5年50億打敗央視及其他競爭者拿下中超版權,使得賽亊整體商業價值大幅提升,也標志著體育版權市場正式開始市場化、規范化。2016年,互聯網巨頭公司對于優質體育賽事的版權之爭愈發激烈。賽事版權的價格也是節節高升,出現了樂視體育27億元獨攬中超聯賽未來兩年新媒體版權,騰訊體育5億美元拿下5年中國大陸NBA獨家的網絡播放權,蘇寧以7.21億美元的總價獲得2019-2022賽季英超在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獨家媒體版權。賽事版權作為體育市場中最具商業價值的部分,成為巨頭們搶占市場,布局產業鏈上下游的關鍵一環,因此在市場啟動期企業對版權的爭奪尤為激烈。此外,在2016年,瞄準互聯網體育產業的初創公司也是雨后春筍般涌現,由于體育產業細分品類眾多,因此有大量的賽道可供創業公司開發,與體育相關的大數據分析、體育旅游、運動健身等細分領域成為創業公司選擇較多的幾個方向。
高速發展期(2018-)
互聯網公司的戰略布局逐漸落地,頭部公司通過優質賽事版權的經營,得以實現產品盈利,互聯網體育行業的商業模式逐漸清晰,并呈現多樣性的特點,頭部公司占據市場的主要份額,進入門檻提高,一些頭部公司成功實現IPO。在眾多細分市場,一些早期初創型公司逐步探明了可行的商業模式,積累了一定的用戶,開始進入市場收獲階段,體育產業的價值被持續挖掘出來,體育產值保持大幅增長。
對用戶而言:
在中國體育市場,用戶的需求類型多樣,包括基本的設備需求、健身的功能需求、競技賽事觀賞的娛樂需求。而隨著互聯網化進程加速,體育產業開始嫁接互聯網基因,體育產品逐漸智能化,滿足用戶在智能服飾、智能器械、智能場館以及可穿戴設備等方面的需求。體育在線服務市場也逐漸打開,出現包括在線票務、網絡賽事直播、體育社交、運動記錄等更多細分服務領域。體育與旅游、健康醫療服務、影視娛樂等行業的跨界合作越來越廣泛,對于用戶未來的各種需求將得到更大程度地滿足。
對行業而言:
目前國內體育產業的商業價值開發仍處于初期階段,但是由于原有賽事轉播權的壟斷局面被打破,市場化進程的速度很快,在資本和互聯網企業的推動下,2016年,首先互聯網企業在體育產業上游的賽事資源端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中超、NBA、英超等優質賽事IP的版權價格大幅增加。但是購買版權后,企業對版權的開發和變現能力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因此賽事IP的價值在消費端的表現與企業購買的價格還有很大的差距。未來,如何提升用戶端的價值,從而帶動整個體育行業價值的良性增長是目前擺在體育企業面前的主要問題。互聯網體育領域的創業公司數量在2016年繼續保持大幅增加,而創業公司大量集中在運動健身領域,缺少差異化競爭導致資源和資本的浪費。對互聯網體育行業來說,未來成熟商業模式的確立和對消費層面的開發變現是行業做大做強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對投資者而言:
市場化改革紅利、居民消費水平升級、用戶需求高漲以及互聯網巨頭的入場將促進中國體育產業迎來黃金十年, 5萬億的市場規模亟待深入挖掘。當前體育服務僅貢獻體育產業產值不到20%,相比美國的57%來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由于體育產業具備很高的準入門檻,因此擁有資本實力和掌握頂層體育資源的企業有望率先突圍,賽亊運營、場館運營、體育營銷以及大眾健身領域將是投資熱點。2016年,體育產業投資基金的數量和規模又有明顯的增加,包括鄧亞萍團隊與中原股權投資公司共同發起,在河南省設立了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計劃募集資金總規模為50億元。這些體育產業投資基金開始陸續投入到互聯網體育產業中,資本的大量投入帶動了行業的發展,也帶來了更多的其他領域的投資人加入到體育產業的投資中,從而讓體育行業中的更多細分領域獲得了發展的空間,未來體育產業的產融結合、產融互動將變得更為突出。
市場典型企業—樂視體育
2012年8月樂視網體育頻道上線,2014年3月,樂視體育作為獨立的公司從樂視網分離出來,從賽事版權切入,擁有包括英超、歐冠、德甲、NFL、NCAA、F1等200多個版權,由單一的視頻媒體網站的業務形態逐漸發展為基于“賽事運營+內容平臺+智能化+增值服務”的垂直生態。
2016年,樂視體育的布局動作進一步加強,購買MLB賽事的獨家媒體權益,除了為MLB球迷搭建線上社區、售賣衍生產品之外,還將進行衍生IP的開發;冠名五棵松體育館為樂視體育生態中心,冠名北京國安俱樂部,增強品牌傳播力;控股搜達足球,布局體育大數據業務;收購體育直播平臺章魚TV,進一步補充UGC直播模式。資本方面,樂視體育于2015年5月完成首輪8億融資,估值達28億美元,A輪由萬達投資領投,A+輪由云鋒基金領投,東方匯富和普思投資等7家機構和個人跟投。2016年4月,樂視體育完成B輪融資,由海航領投,中澤文化、安星資產、中金前海、新湃資本、中泰證券、體奧動力、中建投信托、中銀粵財等20多家機構跟投。樂視集團、東方匯富等A輪股東對樂視體育增持,本輪共融得資金80億元,公司估值達到215億元。
欲了解體育市場更多內容,請關注易觀官方微信或致電客服4006-5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