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市場目前處于高速發展期,2016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預計達到4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是自2008年以來漲幅最小的一年。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未來電影市場發展將有如下趨勢:
據公開數據顯示,在好萊塢的電影收入構成中,衍生品收入占總體收入七成,剩余三成為票房收入。但在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上,收入結構單一,主要靠票房支撐,衍生品收入幾乎不到一成,開發出的衍生品大多數被用于輔助電影宣發,整體衍生品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
2015年,國家加大對版權保護的力度,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盜版,規范了市場。另外,近年來系列IP不斷涌現,觀眾喜愛熱度持續時間較長,都為衍生品市場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條件。不少公司看中這一藍海市場,紛紛展開布局。院線開設電商平臺,結合線上線下同時發力;票務平臺開通衍生品售賣專區;垂直電商平臺和綜合電商平臺的衍生品店鋪不斷增加;視頻網站在放映時搭配劇中周邊;電影宣發時搭配衍生品展示等等,電影衍生品正向電影產業鏈中各個環節中滲透。預計到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2018年,衍生品市場將初具規模,成為電影市場收入的潛在重要力量。
2、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要分“兩步走”:先國外學習,后國內建設
目前,美國電影市場是全球第一大市場,但在全國人口數量有限的情況下,要想提高電影整體收入,除了在衍生品市場增加收入和提高觀眾觀影頻次外,就是向海外市場擴張。中國電影市場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因此美國將中國市場視為實施電影全球化戰略布局的重要發力方向。另外,中國電影市場還沒有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所以需要通過增加和好萊塢影企的互動來學習電影工業體系建立的方法。而在向中國市場引進影片的問題上,一方面,中美兩國會就《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進行官方談判,以規定中國電影市場的引進片情況;另一方面,內地各大影企均在積極尋求和好萊塢六大的合作機會,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學習其核心技術。
隨著中國全球化戰略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外資本進入中國,電影行業為了保護本土電影,提出多個解決方案,建立“國產保護月”,實施電影配額制度等等,以扶持本土電影。但是,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中系列影片和商業化類型影片不斷增加,具有創新性的影片越來越少,中國電影質量亟待提高。不少企業紛紛在海外尋求解決方案 ,在國外“買買買”或者展開合作,如:萬達收購美國電視指標制作商DCP;萬達與索尼影業達成合作協議,批量參投好萊塢影片;華誼兄弟與羅素兄弟在美國創建合資公司;阿里影業收購斯皮爾伯格旗下的Amblin公司部分股權……在雙方均有合作意愿的情況下,雙方可以通過聯合出品或發行、增加中國藝人在美國電影中的出鏡率、在影片中增加中國元素等方式展開合作。雖然可以在資本、產品或技術方面增加和美國影視公司的交流,但真正領悟和掌握先進經驗和技術并應用到中國電影市場上的結果還未知。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中國電影進一步發展的必經之路。
美國的電影工業體系中,管理體系和管理標準才是核心的機密,與國外影企合作,除了獲取其片庫的版權,更重要是學習包含各種管理指標的數據庫,以及支撐這些數據庫運作背后的機制。電影工業體系的建立,可以促進整體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并推動市場擴張。因為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上還沒有具備此能力的影視公司,所以萬達、阿里影業、華誼等紛紛在國外市場加強合作,學習工業體系的建立。若任何一家影企在中國建立了電影工業體系,不僅能擴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還能掌握電影市場的話語權,站穩行業第一陣營的腳跟。
趨勢預測:
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 《中國電影市場趨勢預測報告2016-2019》 數據顯示, 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預計達到4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國內銀幕將近4萬塊,影院數量超過7000家。按照預測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三年中國票房增長緩慢,中國票房趕超美國還需等待。
欲了解電影市場更多內容,請關注易觀官方微信或致電客服4006-5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