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分析: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中國電影制發市場目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Analysys易觀把中國電影制發市場的發展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即:探索期、市場啟動期、高速發展期和應用成熟期。目前中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期。中國電影制發市場發展周期過程如下:1993年,中國電影市場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從此中國電影開始了市場化的艱難探索。受電視媒體的沖擊,電影市場萎縮嚴重。2002年,院線制改革啟動,中國電影市場逐漸復蘇。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民營電影公司開始借助資本的力量蓬勃興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影院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國電影市場隨即進入高速發展期。2015全年電影票房破440.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37%,2016年電影市場低迷,票房失利,截至到11月13日,電影總票房才突破400億,預計2016年票房突破600億無望,電影票房市場回歸理性,電影票房爆發式增長還需等待。此外,2016年11月,國家出臺《電影產業促進法》,規范了電影市場,降低了電影行業門檻,市場進入者增加,競爭激烈。行業參與者的增加和電影票房的低迷,正倒逼影企加速對電影質量的關注和深耕。預計2017-2020年內,由中國主導的優質合拍片逐漸增多,中國電影工業體系逐漸完善,中國電影將輸出海外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預計到2020年,國內電影票房有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從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狀況來看,有以下2大點值得注意:
對行業客戶而言:影視公司競爭激烈,積累資源打造完整產業鏈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緊跟著大眾越來越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消費,文化娛樂變成炙手可熱的大蛋糕,而電影作為一項經典的娛樂活動,大眾對其消費需求更是旺盛。在政策利好的大環境下,資本實力雄厚的影視企業紛紛尋求合作廠商,打造以自身為核心的完整產業鏈。不少企業紛紛在自己欲搭建的完整產業鏈薄弱的環節采取措施(包括內容制作、電影宣發、電影放映和衍生品開發與制作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與專做薄弱環節的企業合作或直接并購。通過“買買買”行為,可以快速完善以影視公司為核心的產業鏈,提高其綜合競爭力,推進整體電影市場邁向成熟發展期。
截至目前,萬達已經形成了包含影視基地、電影內容制作、宣發、票務、院線和衍生品的電影產業鏈,而且擴張還在繼續。此處以萬達影視為例,列舉萬達在電影產業鏈上的布局。
除萬達外,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阿里影業、中影等也在布局各自的產業鏈。在從上游到下游的建設過程中,補充薄弱環節,增強實力環節。
l 華誼兄弟
影視實景娛樂方面,截至目前,華誼兄弟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已經完成16個項目的簽約,其中,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華誼影城、華誼藝術家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后還將有其他的娛樂項目投入并建成;內容方面,華誼在原有華誼兄弟影業的基礎上,投資多家文化公司,并發力游戲等其他領域,投資英雄互娛、銀漢科技、掌趣科技等,擴充內容儲備,今年,聯合羅素兄弟設立合資公司繼續增強內容制作功力,并在3月,投資設立了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點睛動畫有限公司,致力于開發、制作動畫及特效電影,進一步完善IP儲備。同是3月,華誼以2.3億元入股韓國HB,加速實施國際化投資;票務方面,有前期收購的賣座網,今年還聯合制作出品了多部電影;院線方面,自有華誼兄弟影院數量達到17家;衍生品布局方面,旗下的賣座網在2016年上線“發現商城”,布局衍生品業務,增加收入的同時完善了產業鏈。
l 光線傳媒
影視基地方面,光線在2014年便開始謀劃建立“中國電影世界”基地,直到2016年光線最終確認落址大連,目前正在建設中;內容方面,光線旗下建設了光線影業、青春光線和彩條屋,除此,光線近兩年的內容布局逐漸延伸至動漫和游戲,投資了數十家公司,欲聯動動漫、游戲業務,開發出優質IP,2016年,光線影業與鐵血科技合資成立戰火影業,致力于軍事題材的IP開發,還與與魯浩川合資成立大象映畫,均為擴充內容儲備;票務方面,收購貓眼電影,布局下游環節,提高光線的電影推廣和宣發能力;院線方面,光線尚無布局。光線認為,目前現有的48條電影院線未來會合并并減少到數十家院線,屆時光線將出手為自己并購院線,因此還在等待一個時機;衍生品方面,光線從今年開始涉足,在淘寶上線了“光線旗艦店”,推出的《大魚海棠》衍生品獲得較好反響。
對觀影群眾而言:票房持續低迷,倒逼影企推出“好故事”
2016年,整體電影數量的增加并未帶來質量的增加,且過度的票補影響了電影市場的正常發展,電影票房持續低迷。另外,11月,《電影產業促進法》頒布,電影市場準入門檻降低,市場競爭加劇,影視公司為了自身利益訴求,將紛紛提高自己的電影質量作為核心競爭力。今后,電影質量將逐步提高,不再是套路式批量生產的電影,除此,電影類型也將增加,涌現出多種除商業片以外類型的電影。
市場典型企業——中影集團:
中影的主要業務包括影視制片制作、電影發行、電影放映和影視服務四大板塊,其中中影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電影發行和電影放映,中影集團發行的影片票房市場份額排名一直穩居第一,其核心競爭力在于:中影具有國內唯一的進口片引進權,和華夏具有進口片的發行權,基本上是壟斷行為。中影的行業地位及其國企的身份帶來的優勢是民營企業難以抗衡的。但是,中影在影視制作方面實力相對較弱。如:上游環節的投資、自身IP開發等。
2002年,中影第一家五星級影城新南國影城在深圳開業,利用優質的觀影體驗和服務與其他競爭對手拉開差距,在此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院線品牌的實力。2010年,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除了將繼承中影集團全部的影視主營業務及相關經營性資產和資質,形成影視制片、制作、發行、營銷、放映、影視服務等完整的產業鏈條。2011年,中影數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主要銷售“中國巨幕系統”, “中國巨幕”的誕生標志著中國電影放映技術和裝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建立,也填補了國內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2012年底,中影股份申報IPO審核,為中影擴寬融資渠道做準備。2014年,中影在京舉辦IP推介會,宣布未來將重點致力于原創項目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強調整合開發。2015年中影股份與北京電影學院共同成立中國電影衍生產業研究院,2016年初見成效,開發出《魔法精靈》等多部影片的衍生品,推出的影家衍生品專營店覆蓋了50余家影院,線上垂直衍生品商城和綜合性的天貓衍生品商城也已經建成并上線。加之有和好萊塢六大簽訂的電影衍生品授權這一優勢,中影今后將繼續深耕衍生品領域。2016年8月9日,中影股份上市,將幫助中影在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和數字影院投資項目方面做出補充,助力這個“國”字頭企業在臃腫的體制下,增強其市場應對能力。此外,依靠國家“一家進口,兩家發行”的進口影片管理原則,中影的優質電影輸出數量將會逐步增加。
欲了解電影市場更多內容,請關注易觀官方微信或致電客服4006-515-715。